物理检验实操竞赛尽显专业硬功

2025-09-29

9月2日下午2时30分,金龙集团中心化验室,一场关乎“毫厘精度质量为核心的专业比拼正悄然上演——“金龙集团水泥物理性能检验(胶砂强度)技能竞赛”实操环节在此拉开帷幕。5名从各子公司及集团中心化验室脱颖而出的“物检精英”,在标准化实验台前展开了一场对“精准规范”的极致较量。们的每一个操作动作、每一次参数把控,既是对国家标准GB/T17671-2021《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(ISO法)》的严格践行,更是对“质量守门人”职责的生动诠释;而这场赛事背后,更承载着集团对专业精神的坚守、对质量文化的深耕,以及对行业标杆的塑造。

作为水泥产品质量分级与工程安全评估的“核心判定依据”,胶砂强度检验直接决定水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,是建筑工程安全的“第一道质量防线”。此次竞赛全程对标国际标准ISO法,选手需完成从试验准备、原材料配比、胶砂搅拌、试件成型到表面修整的全流程操作,而每个步骤的“毫米级误差”(如称量精度±0.5g、振实振幅±0.3mm)都可能导致检验数据偏差,进而影响水泥强度等级判定。正如行业共识:“检验数据差之毫厘,工程安全谬以千里”,这场竞赛正是通过“极致细节比拼”,筑牢水泥质量的“数据基石”。

竞赛开始前15分钟的准备环节,已成为选手专业素养的“第一块试金石”。1号选手竹山金龙化验室邵红霞她依次完成天平校准、胶砂搅拌机空载试运行、振实台振幅检测,同步记录环境参数每一项操作均严格对标国家标准“试验条件控制”要求,为后续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奠定基础。当水泥(450g±0.5g)、水(225g±0.5g)、标准砂(1350g±1g)按配比投入搅拌锅,真正的“技术较量”正式展开。选手启动搅拌机后,左手轻扶锅体边缘(防止高速搅拌时锅体震动导致物料飞溅,确保配比精度),右手紧盯计时器——低速搅拌30秒内完成标准砂投料。

胶砂搅拌完成后,选手需将其装入40mm×40mm×160mm的三联模中,这是决定试件密实度的“关键一步”。选手采用“分层装料、逐级振捣”的策略:先将胶砂分两层装入模具,每层高度约为模具的1/2,然后将模具固定在振实台上。启动振实台后(频率60次/分钟±2次/分钟),选手的目光始终锁定模具侧面:“振捣时,胶砂表面会出现细密气泡,当气泡从‘连续溢出’变为‘零星分布’时,说明该层已密实——这比单纯数振捣次数更精准。”选手特意用直尺轻触胶砂表面,确认无明显凹陷后,才开始第二层装料。

物理检验.png

而试件的“削平修整”,则被选手们称为“最后的毫米之战”。张春兰手持不锈钢刮平刀,以45度角从模具一端向另一端平稳刮动——刀刃与模具边缘的距离始终保持在1mm以内。“刮平不仅要‘齐平’,更要‘光滑’。”她一边用手指轻触试件表面,一边解释,“如果表面有毛刺或凹陷,养护后会形成应力集中点,导致28天强度测试时出现‘虚假断裂’。”

裁判组一丝不苟,紧盯每一个操作细节,从规范性、精度、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评判。他们的专业与公正,是比赛质量最坚实的保障。

选手的实操得分揭晓,这场赛事的意义早已超越“名次之争”。作为金龙集团“质量提升年”的核心活动,此次物理检验比赛承载着多重战略意图,它既是对检验队伍专业能力的“全面体检”,更是集团向全行业传递“质量文化”的重要载体。

水泥行业有句行话:“检验数据差之毫厘,工程安全谬以千里。”胶砂强度检验作为判定水泥等级的“核心指标”,其数据直接决定产品能否出厂、工程能否使用。此次比赛将“操作规范”和“记录完整性”列为考评重点,正是为了强化检验人员的“数据责任意识”。裁判在赛后点评中强调:“我们抽查了选手的原始记录单,张春兰不仅记录了称量数据、搅拌时间,还详细标注了室温、湿度等‘环境参数’——这些看似‘冗余’的信息,恰恰是数据溯源的关键。”

事实上,比赛中暴露出的“隐性问题”更具价值:选手因刮平后试体表面不平记录未填写,这些细节被裁判组记录并纳入赛后培训重点。“比赛不是为了‘挑错’,而是为了让所有人明白:检验工作没有‘差不多’,只有‘必须对’。”集团质量主管袁工表示,后续将把比赛中总结的“最佳操作流程”制成标准化视频,在全集团化验室推广。竹山金龙:胡金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