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根一线的“设备守护神”——记竹山金龙成品车间机修班长代万平

2025-10-30

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厂房檐角,成品车间里已响起清脆的金属敲击声。一个身影半蹲在轰鸣的设备旁,沾满油污的双手紧握扳手,目光紧锁零件接缝处;灰扑扑的工装袖口磨出毛边,额角的汗珠顺着满是灰尘的脸颊滑落,在下巴尖凝成水珠。他,就是代万平——成品车间机修班长,同事眼中“随叫随到的设备医生”,更是扎根一线、以实干诠释初心的“守护先锋”。

一身油污映匠心:把车间当“战场”,把设备当“伙伴”

“设备就像并肩干活的兄弟,得摸清它的‘脾气’,一点小毛病都不能糊弄。”这是代万平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入职十余载,车间的每台设备、每条管线,他都摸得比自家物件还熟:盛夏40℃的车间里,他顶着热浪抢修轴承,工装被汗水浸透又晒干,留下一圈圈盐渍;寒冬凌晨的检修现场,设备金属外壳结着白霜,他徒手拆卸零件,冻得通红的手上,旧冻疮裂开新口子也浑然不觉。满手的老茧、袖口的油痕,是他最亮眼的“勋章”;车间里每一次设备的平稳运转,都是他匠心的见证。

“有代师傅在,我们心里就有底。”巡检工们总这样说。一次日常巡检,他发现水泥磨减速机油温比往常高了0.5℃——旁人觉得“这点温差不算事”,他却坚持拆开检查。果不其然,润滑油路里藏着细小杂质,若再拖延,极可能引发设备过热停机。“设备停一分钟,生产就少一分钟,这损失咱担不起。”他边清理杂质边说。多年来,经他手检修的设备,故障排除率始终保持100%,为企业守住了生产安全的“生命线”。

随叫随到显担当:“设备的‘呼救声’,就是我的冲锋号”

在代万平的字典里,从没有“下班时间”“节假日”的界限。只要设备需要,他永远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。

2023年7月的一个周日清晨,手机铃声突然划破宁静:“代师傅,破碎机中板轨道大架断了,生产全停了!”车间高主任的声音里满是焦急。代万平顾不上咬一口刚热好的馒头,抓起工具包就往车间冲。现场一片棘手:轨道大架与底座完全脱焊,钢架扭曲变形,连备用配件都没有。“必须今天修好,绝不能耽误明天开工!”他当场立下“军令状”。没有图纸,他凭记忆手绘尺寸;没有现成材料,他在废料堆里挑拣、切割、焊接;为抢时间,他连午饭都省了,蹲在设备旁一干就是九个小时。傍晚六点,当夕阳把修好的轨道镀上金边,他才发现胳膊早已酸得抬不起来,肚子饿得咕咕直叫——这一天,他用“连轴转”的坚守,为企业抢回了关键生产时间。

同年12月的寒夜,凌晨一点的铃声格外刺耳:“代师傅,水泥磨提升机链条掉了,卡死了!”巡检工带着哭腔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。代万平猛地从床上坐起,零下几度的天里,他顾不上穿厚外套,抓起工具就冲进夜色。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他却跑得飞快。到了现场,他打着手电趴在冰冷的地面上,一点点排查卡顿点——链条卡得极紧,必须拆解后重新组装。三个小时后,当提升机重新发出平稳的转动声,天边已泛起鱼肚白。“修好了,放心吧。”他拍了拍巡检工的肩膀,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。这样的“深夜急诊”,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。

肩扛责任暖人心:“企业是家,同事是亲人”

“代师傅身上总有股‘钻’劲,脏活累活永远抢在最前面。”这是车间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。在他看来,“担当”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:下班后,别人急着回家,他总要在车间多转一圈,确认设备运行无异常才放心;休息日接到车间电话,他从不说“没空”,一句“没事,我马上到”,成了同事们最安心的承诺。

扎根一线设备守护神代万平机修班长事迹.png

他对设备“上心”,对同事更“热心”。去年夏天,同事谢艳因家里改水管的事愁得睡不着——找了几个师傅,要么报价太高,要么没时间上门。代万平听说后,主动找上门:“谢艳,周末我帮你弄,保准又快又好。”那个周末,38℃的高温下,他在谢艳家的院子里忙了一整天:测量水管走向、调试接口密封、检查水压稳定性,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。“代师傅,你这手艺比专业师傅还地道!”谢艳感动得眼眶发红,他却摆摆手:“都是一家人,客气啥。”

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,从酷暑盛夏到寒冬腊月,代万平用沾满油污的双手守护着设备安全,用随叫随到的担当,诠释着“一线工匠”的初心。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;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,却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证明:深入一线不是标签,勇于担当不是口号,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热爱。

如今,在竹山金龙的车间里,代万平依然每天忙碌着。他常说:“只要设备还转着,我就停不下来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里,藏着一位一线机修工最动人的坚守——他像一束光,照亮生产一线的每个角落;又像一颗钉,牢牢铆在企业需要的地方,用实干与热爱,为竹山金龙的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不断的力量。竹山金龙:胡金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